首页

女王 调教 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19:03:07 作者:中泰飞碟射击友谊赛开赛 浏览量:99372

  天天学习 “非常荣幸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村里的情况。”谈起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流时的情景,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激动不已。

  3月5日,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,他向总书记讲述了永联村建设共同富裕幸福村的故事。

  听着吴惠芳如数家珍地介绍村里的情况,总书记笑着对他说:“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,你们是先行者,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。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,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。”

  永联村被很多人称为“传奇村”,有着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“逆袭”史。

  这个地处长江之滨、位于张家港市东部的小村庄,上世纪70年代由滩涂围垦而来,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、人口最少、经济最落后的一个村。1978年,永联村村民人均年收入68元,但村集体的负债却高达6万多元。

2020年8月2日拍摄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一角。

 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?1978年到1983年,永联村第一任书记吴栋材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,通过发展渔业、开办小型加工厂等,赚下村里的“第一桶金”。永联村不仅一举还清债务,村集体还攒下了20多万元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在中国广袤的农村,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永联村也决定把步子迈得更大一点——在村里办轧钢厂。

  但这个大胆的想法却没有获得支持。

  批不到执照就借船出海,资金短缺就寻求合资,没有技术就外出“取经”……披星戴月4个月后,筹资30多万元的永联轧钢厂正式投产。

  那时,正值钢筋等原材料紧俏,永联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  但是,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,让轧钢厂陷入困境。市场出现倒挂现象,钢坯比钢材价格还要高,轧得越多,赔得越多。吴栋材决定孤注一掷,上马炼钢项目,往产业链的上游寻求突破。

  从奠基到出钢,永联人仅仅用了341天。从轧钢到炼钢,永钢不仅结束了“找米下锅”的历史,还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厂向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。短短一年间,企业资产就从16亿元增加到40亿元。

  2002年,永钢集团完成了第三次股份制改革。面对很多人“改就要改彻底”的建议,吴栋材再次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——搞“村企合一”,给村里留25%的股份。

  后来的事实证明,正是保留下来的这25%的股份,引导着永联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永联特色的村企联合发展之路。

  2005年9月,曾是一名优秀军人的吴惠芳脱下军装,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,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,成为永联村的新带头人。

  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,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蓝图。回村次年,他便带领干部群众启动了历时7年、投资40亿元的现代化小镇建设,散居于田间地头的上万名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永联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。2023年,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616亿元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.35亿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7.3万元。

  永联村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群众,走出了一条“以工业化牵引,带动城镇化建设,进而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”的发展道路,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,也蹚出了一条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路。

2020年6月13日拍摄的永联村。

  如今,从高空俯瞰永联村,占地6000多亩的新型工业区——永钢集团,占地1000多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——永联小镇,以及占地8000多亩的现代农业区,三块区域在永联村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相辉映,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化新农村的瑰丽画卷。

  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,总书记特意询问了永联村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,称赞永联村“了不起”。

 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

  监 制丨王敬东

  主 编丨李璇

  编 辑丨孟利铮

  视 觉丨张紫曦

 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宋春燕 梁雅琴 毛长志

 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一习话丨“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”

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、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赵怀普指出,当前德国面临内外部诸多挑战,间隔不到两年,朔尔茨再度率团访华,料将以实际行动展现寻求共识的务实姿态。

古稀侨胞“寻根”浙江乡村:是归人,不是过客
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,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年来,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秉持开放、绿色、廉洁理念,以高标准、可持续、惠民生为目标,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,从夯基垒台、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、持久发展,奏响“硬联通”“软联通”“心联通”的交响乐,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、汇聚国际共识、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。

远离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村庄为何会有老虎出没?

在覃素珍的记忆里,疟疾并不陌生,曾经中国疟疾高发,直到青蒿素被发现,才让疟疾防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,2021年时,中国刚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。但据世卫组织统计,全球每年仍有超2亿人感染疟疾,其中,90%以上病例都发生在非洲。一边是疟疾防控经验颇丰的中国,一边是饱受疟疾困扰的非洲,一株青蒿将两地人民紧密相连。

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: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、砥砺奋进、守正创新,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。迈上新征程,14亿多中国人民赓续英烈精神、汲取奋进力量,正意气风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时代新篇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。

陈鸣波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、党组书记

南华大学作为一所“核特色”高校,66年来始终坚守在核工业阵地,坚持为核工业人才培养不断档,坚持核科学研究不断线,坚持为核工业服务初心不改变,坚持“举核旗、做核事、育核人”的使命担当,培养了一大批核科学领域人才。同时,该校高度重视“核+X”创意大赛等核科普工作,积极组织开展了核科普进校园、核电模型设计大赛、核科普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,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核科学事业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